close

811201844012184.jpg  

這篇文章來自於我和一個在傳統產業的朋友聊後,他對於目前台灣產業結構的一些小想法,跟大家來分享~~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李沅達

美國調查22%的國際學生就讀商業、行銷、管理,排名第二才是工程師。學習領域分布的差異也顯示美國的經濟結構。新技術無法一日突破,但卻容易用新的策略創造機會。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0__LDmr8pU&feature=BFa&list=PL6FA614EF0CB2AD82&lf=plpp_play_all
 
台灣的聰明的人都去當醫生和工程師,投入科技產業,所以台灣目前是世界代工國,領先全球的醫療團隊。如果台灣有多一點人學行銷、管理,就能改變只能賣少一個0的血汗錢,被外國品牌轉手賺的宿命。這樣不公平的分配為什麼不試著去改變。每個人都知道品牌很難做,但有多少人是真正花錢嘗試過後才說的?
 
台灣中小企業、傳產的技術如果在世界是80分,品牌廣告行銷只有20分。我所看到的投資,只有不斷擴建新廠房,以求來年能有更高的產能、接單量,投資在轉型塑造品牌、加入設計追求更高品質產品的鮮少。有人提到UNIQLO買台灣研發的布料技術來製衣,再高價賣回給台灣人,使台北UNIQLO是全球地坪盈利率最高的據點。
 
當科技命脈工廠又掌握在中國領土裡時,害怕經濟倒退,外資抽手的情形,所以求穩?為何不反問台灣為什麼要將經濟建立在別人的手上,而且以後只會加深依賴性,更任人宰割?跟人玩科技戰紅海,有強勢的韓國政府財團,中國又不斷提高克稅、工資環境,台灣還能撐幾年?鴻海內遷在內遷就是整個環境的縮影,賺到的錢再投資新廠房,不斷循環,最後只有蚊子館和少數人的巨額財產。台灣不是只有商人、不是只有藉由ECFA才能賣出去賺錢的少數農民,台灣經濟是建構在中小企業,最多數的壯年倚賴這樣的工作。在傳產,會有很多人例子是從大陸放棄回來的中小企業人。未來,我認為在大陸還撐得下去的只有大企業。「未來」可能只在十年內。
 
當中小企業回流,就是機會,帶給台灣工作機會。黃金十年建設,只是吹起大經濟泡沫,用十年的時間把二十年的發展都蓋完,剩下十年由誰來提供工作機會?目前超支4000億,雖不致於債留子孫,但十年後要由誰、靠什麼來把這些錢賺回來?大家求的是這樣假象的穩定?
 
沒有一個候選人提出未來經濟的大方向,沒有一個候選人提出對於未來二十年能源危機的轉型。將能夠加入「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」(TPP)視為十年努力方針?就和ECFA一樣,這些協定是靠犧牲國家某部分的保護條款,開放外界可以來賺台灣的錢,獲得與他國交易的機會。但自家產品的競爭力沒有提升的話,到底是賺外國人的錢,還是被外資賺?為什麼農民靠ECFA可以賺錢,是因為台灣農,水產養殖產品便宜品質好,是因為台灣農產品先天競爭力好。新土地徵收條例又通過政府可以強制徵收土地,為什麼是將來的農地被徵收發展,而不是投入更多的農地來種農產品外銷? 別忘了,台灣中小企業、傳產的技術有多好,好到全球找我們代工,然後讓台灣人用更貴的錢買台灣人代工的東西。
 
今天和身在成衣業領域的朋友聊完,我們真是心有戚戚焉。老闆也有說過類似的意思是傳產好的人才都留不住。但是偏偏最需要新血的加入還是它。成熟的中小企業、傳產懂得製作,年輕一代的會思考創造商機,找出提升價值的商業行為、品牌策略。但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大部分為打拼生活過的「艱苦人」,而提升商品價值的投資無法短期內見效,對他們來講是相當冒險,所以少有開拓者。或許只能期待等二代企業主接手,開始試圖找出新格局,但更重要的是傳統產業也需要許多高學歷、優秀的人才投入,希望到時這樣的環境成型,成為未來的藍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文化服裝教育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